“笃行启志 振翅寻梦”笃志班社会实践(二)
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大,他的格局就有多大。中学生要睁开眼睛去看世界,体验社会的进步和变化,关注世界对人才的呼唤和需求,才能准确定位对自己的要求。
2016年11月10日,笃志班的同学们走进上海大众汽车、上海汽车博物馆、宝山钢铁和上海交通大学,继续寻梦之旅。
上海大众是国内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,率先在自主研发、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力探索和有益实践。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上海大众的历史、产业布局和企业文化。同学们还走进了组装车间,对自动化的精密流程进行参观。
同学们观看企业宣传片
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建设与发展
同学们饶有兴味地参观
从大众汽车出来以后,同学们参观了上海汽车博物馆。上海汽车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汽车博物馆,展示了汽车发展的历史,展览了很多珍贵的车型,其中探索馆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体验。
笃志班师生在上海汽车博物馆门前合影
和小峰同学说:
在上海大众的第一制造厂,我第一次见到真的流水线车间,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过。我了解到中国的汽车制造已经到了一个高的水准,但这些机床设施都是国外进口的,我不禁想咱们国家什么时候也具备这样的科技和实力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也肯定能制造出更精密,效率更高的机床。
在上海汽车博物馆,通过参观我对汽车的发展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。在博物馆二楼,我看到了新中国第一辆红旗轿车,那是开国大典上的红旗车,这辆车也见证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。
同学们在感兴趣的模型面前流连忘返
宝山钢铁是中国最大、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钢铁联合企业,也是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。在宝山钢铁,同学们走进热轧车间和位于长江口的码头进行参观。
笃志班师在热轧车间门口合影
热轧车间内景
王芷祁同学说:
在宝钢,我听到讲解员介绍,在建设阶段,很多人担心300亿的投资会滑向长江。但是宝钢人还是把它建设了起来,不断发展壮大,不仅独立生产,还能做到重视研发,实现原来很多进口产品都能中国人自己制造,这真的很了不起。
宝钢重视人才,是这些人才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,让中国的钢铁产业不断壮大,才会有今天的宝钢。上海交大就是一所人才济济的学校,我们参观了交大校史馆,知道很多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出自那里,很多伟大的工程也有交大的参与,这是我向往的大学,我希望自己能有一天可以考到那里去,成为造福社会的人才。
感受过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”,同学们走进上海交通大学。在三位志愿者的带领下,参观了交大校史馆,沿思源湖游览交大校园,志愿者给同学们介绍了沿途主要建筑的由来和用途。
笃志班师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门口合影
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游览交大校园
同学们前往位于陈瑞球楼的校史馆参观
在校史馆,同学们被钱学森在交大的一份96分的试卷震撼和吸引了,全英文的试卷,漂亮的字体,整齐的表达,仅仅因为方法的不当,扣掉四分。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。
李佳琪同学说:
今天这一天,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参观炼钢的过程。宝钢的占地相当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小,这让我非常吃惊。在热轧车间看到炼钢的过程,我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学问,关系到很多学科的学习,使我增长了见识也开阔了眼界。我也不禁感叹,在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顶着热流,辛勤工作,我十分敬佩!
下午走进交通大学的校园,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,看到古朴的校园,了解到交大那么多杰出的校友,让我对大学充满了向往。几个志愿者讲解十分认真,也特别幽默,虽然是大一新生,但是非常大方自信,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。
季松涛同学在翻阅交大出版的书籍
同学们和热心志愿者合影
从校史馆出来,天色渐晚,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,漫步思源湖。周围教室的灯已经亮了,勤奋的交大学子已经开始上自习。由于时间紧,没能走进图书馆,但浓浓的学术气息,和忙碌的氛围,透过静谧的校园,感染到了笃志班的每一名同学。
一天的行程,紧凑而又丰富,同学们的收获也很多。